- 积分
- 54
- 实力分
- 点
- 金钱数
- 两
- 技术分
- 分
- 贡献分
- 分
|
发表于 2009-4-23 23: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河南人没有偏见, 否则我的朋友不会有河南人......只是过去好多事情太不得民心了, 否则为啥大众老拿河南说事啊......其实河南人对国家的贡献很大, 有句话说"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这是褒义, 别理解错了.. ...
风影之夜 发表于 2009-4-23 08:35
对不起,再次引用风影兄弟的话,在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中就写到,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但河南人不懒惰……这里我把我写的一片文章献上,请大家指正:
初中就读过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当然,还有霍达老师写的《穆斯林的葬礼》,都很让我感动。当时很喜欢这类题材的小说,虽然是小说,但是很真实,特别是路遥先生所写的涉及到校园生活的那部分,多少年的距离了,还是感同身受啊。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写读后感。而是要写一写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一文中对河南人的描写。
我对路遥先生是感激的,多少年之后,当河南人人成为“骗子”的代名词时,在这个夏天又让我重新挺起了腰板。路遥先生不是河南人,但是,他一定跟河南人打过交道。陕西和河南是搭界的。在物质和精神都很贫乏,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的七八十年代,河南人和其他省的兄弟姐妹一样为了生计开始筚路蓝缕四处奔波,直到现在,河南仍然是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大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使得河南人的整体形象遭到损害。至于各地对河南人的看法,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不再赘述。
然而,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路遥先生给了河南人以至高的评价。我选取了一些,和各位朋友一起感动:
“行!”铁匠师傅用铁钳夹了一块红炭火给他伸过来。少安赶忙凑上去点着了那支烟棒。他听口音,知道铁匠是河南人。黄土高原几乎所有的铁匠都是河南人。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象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飘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摘自《平凡的世界》
“噢……”师傅用铁钳拨弄着炭火里的铁块,说:“你要是实在没去处,不嫌俺这地方,可以凑合一下,不过没铺没盖。可这地方还暖和……”河南人由于自己经常到处飘流浪游,因此对任何出门人都有一种同情心;他们乐意帮助有困难的过路人。-----摘自《平凡的世界》
河南人迁徙大西北的历史大都开始于一九三八年那次有名的水灾之后。当时他们携儿带女,背筐挑担,纷纷从黄泛区逃出来,沿着陇海铁路一路西行,踪迹直至新疆的中苏边界——如果没有国界的拦挡,河南人还可以走得更远。不过,当时这些灾民大部分都在沿途落了户,至今都已繁衍了两代人了,成了当地的“老户”!河南人豁达豪爽,大都直肠热肚,常用震无价的吼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好斗性,但拳脚之争常常不诉诸国家法律的仲裁,多由斗殴双方自己私了。由于他们有着艰难的生存历程,加之大都在铁路和煤矿干粗活,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摘自《平凡的世界》
一般说来,河南人住宿比较讲究,即是几座低矮的茅草房,院落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墙壁都刷成白的——似乎专门和煤作对比色!不仅大牙湾,铜城所有的煤矿,都布满了这样的“黑户区”。 ------------------------------------------------------摘自《平凡的世界》
河南人最大的秉性就是乐于帮助有难处的人,而且豪爽好客,把上门的陌生人很快就弄成了老相识。------------------------------------------------------摘自《平凡的世界》
贫穷到现在还笼罩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迅速致富需要太艰苦的付出。所以,如果一些河南人真的做出了很可耻的行为,那也是贫穷的缘故。并非本性可恶。仓廪实而知礼节,皆然。
河南人的口碑这两年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尽人意。在我所认识的河南人里,99%都是好的,热情豪迈乐于助人勤劳……,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所犯下的错误,也尝到了自己酿的苦果。我们在努力提升我们自己。
好多人一听我是河南的就开始揶揄我,我是乐观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嘲。可我心里是酸的。我不是王婆,但是我要说我在跟别人交往时从来没有去故意损害过谁的利益,我把朋友放在第一位,你给我一个梨,我要给你一火车皮的梨报答你。
请大家给河南人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别人的机会。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可以到我QQ空间看,QQ号就是我的ID,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