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716|回复: 10
收起左侧

一篇关于【怎样客观评价音质】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1 1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x
转载自<iMp3数码影音 &raquo; □→『MP3 耳机论坛』 Mp3 Headphone &raquo; [转帖]评价音质  >   发帖者:glacier (冰河)

希望对小八音质、调音色有所帮助

全文如下:  

怎样客观评价音质
 
音质评价是一个牵涉到人的心理、生理和听音环境、听音评述、技术标准应用等若干方面问题的复杂过程,由于现阶段人们对“音质评价”和“测试技术标准”之间的联系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这包括对音质评价方法、听音设备、播放场所、音源节目的选定、听音者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及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等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耳对声音的敏感性、对声音的生理反应程度(如喜欢那类型的声音)、听音时的个人情绪(心情舒畅,会对音质评价有夸大的可能,心情烦躁又可能抹杀好的音质)等。
因此,对音质的客观评价最重要的困难就是:怎样将听音者的个人主观因素对音质评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一般的人,即使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测评人员,也不可能完全将个人因素“置之度外”!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因素的干扰,保证对音质评价的客观性,就必需有一套比较专业的测评程序,并且统一的使用一些标准的专业述语来表述音质的好坏(前提是首先规定、明确每种述语的技术指标范围),由于对音质的测评程序比较枯燥乏味,在这里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对音质评价的一些专业述语,及它们的具体含义和怎样应用它!
一般的音质评价用语:
(!)平衡度:表述声音各频率段的比例协调,高、中、低音搭配合理,频率特性好,不存在某一频率段过于提升或衰减的情况。另外还指在多声道播放中(如立体声)各声道的声压比较一致。它的反面表述词是“不平衡”或“失衡”;
(2)力度:能很好反应声音的动态范围,表述声音坚实有劲,收放自如,出得来,响度足,低频,特别是中低频(100---500HZ)有量度。它的反面表述为“泛力”或“力度不足”;
(3)清晰度:声音中语言部分的可听懂度高,音乐层次分明,各频率段的信号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有清澈见底之感。它的反面表述词为“模糊”、“含糊不清”、“浑浊不清”等;
(4)明亮度:表述声音里面的高、中频率丰富,高、中音充分,尤其是在2—5KHZ频段内的信号有提升的现象,并且混响声比例适当,声音听起来明快,活跃。它的反面表述词为“灰暗”、“黯然失色”等;
(5)丰满:表述声音中的中低频率丰富,高频适度,低音、中音出得来,听感温暖如春,舒适,有弹性。它的反面表述词为“单薄”、“干瘪”或“空洞”等;
(6)柔和:表述声音松弛而不紧,高音比例适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很小,混响时间稍长,不刺耳,听音感觉悦耳舒服。它的反面表述词是“生硬”、“刺耳”、“尖”等;
(7)真实感:表述声音的真实程度,即在还原过程中保持声音原来的所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它的反面表述为“失真”或“不真实”;
(8)立体感:表述声音的声像方位基本正确,声音与定位相符,有连续性、纵深感;
(9)空间感:声音能很好展示原来声源位置和现有播放位置的空间真实感,具备一定的声延迟效应,使人在聆听声音时没有压抑的感觉;
(10)临场感:声音能忠实的反应所以乐器的位置,能使听众辨别音源的方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1)自然感:声音各频率段的变化很平滑,总体流畅,不存在某频率故意提升或衰减、补偿或修饰的现象;
(12)整体感:声音与它所产生的效果协调一致,并且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整体,没有脱节的现象;
(13)氛围感:音乐的格调、动态范围、气势与该音乐所要表现的形式和涵义相吻合,能使聆听者很容易的进入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中来;
(14)圆润:表述声音的谐波失真小,高音与中音量适度,频率响应曲线圆滑,里面不会出现尖峰频率的现象,整个频带瞬态响应好,混响度适中;
(15)弹性:是表述低频既具备强度、又具备一定韧性的用语,,它是衡量低频质量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低频松而不散,活泼、不生硬,并且有一定的延迟效应。它一般是与丰满来共同形容低频!
(16)澎湃:表述音乐的动态范围宽,并且具备一定的声压,该词主要是用来描写低频能量的充沛;
(17)结实:表述声音的低频部分能量充沛,有速度,不散,凝聚力高,声音的结像度好。
音质评价与技术指标之间虽然关系较复杂,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客观来讲,音质评价的基础是来源于对技术指标的客观测量,因此,虽然评价带有主观性,但评价述语客观存在。要做到对音质评价正确,就必需客观的使用这些述语!在评价音质时,一般做法是先将声音划分为四个频段,既:
(1) 低频段(150HZ以下):低频是基础,它使听音感觉厚实;
(2) 中低频段(150---500HZ):中低音是力度的体现,整个音乐是否强劲有力度,主要取决于这一频段;
(3) 中高频段(500---5000HZ):中高音是亮度的表现,音乐的明朗程度就看这一段了,并且它对整个音乐的音色影响很大;
(4) 高频段(5000HZ以上):高频段主要是决定声音的清晰程度。
在初步了解声音各频段对声音的影响后,对音质评价时就要根据不同的频段来使用不同的述语,例如感觉到低音听起来很震撼、好像连绵不绝,这时候就可用“澎湃”来表述这种低音的状况;如低音听感舒服、劲而不散、有韧性,这时候就可用“结实”、“有弹性”来表述;再例如高音听起来清澈见底、每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清晰可闻、歌手的唱词可懂度很高,这时候应该用“清晰”形容。
当然,形容音质的述语还有很多,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那些,大家可以在评价音质过程中使用更恰如其分,富有人性化的词汇来充分表达你所认为的音质和音乐意境,但原则是力求尽量做到表述与自己客观听到的声音相吻合。如描写低音的词汇“风动裤管”、“拳拳到肉”等;描写象小提琴、二葫等乐器中音的词汇有“松香味十足”、“马尾味”,展现管玄乐器中音的词汇如“金属味浓”、“金属光泽可见”等;描写高音及清晰度的如“穿透力强”、“拨云见日”等。
其实对音质评价的用词客观存在,但听音的感觉却是一种摸不着、理不透、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侯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大多数网友早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和真蒂,只是没说而已,本人在此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玩音响的一点体会,并依据一些专业书刊的相关介绍,综合通过参加本地“音响发烧友俱乐部”各种活动中与烧友、超级烧友交流的心得体会(在此说这么多,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这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只是想正明一点,本人所讲的这些不管正确与否,但都不是在纸上谈兵!)写了这篇拙文,仅供大家参考。其中也难免有错误和偏颇之处,请大家指正!
发表于 2005-8-21 18: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原来有这么多的专业术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19: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杂啊...
其实我们最多的也就是听听歌,没有那么专业,呵呵,那样就成音乐发烧友了。
手机毕竟是手机,MP3只不过是个“点缀”。要听质量好的音乐还是专业MP3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1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MP3专业也比不上CD,真要听就听CD,更高级的是SA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1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爱绿茶 于 2005-8-21 19:26 发表
MP3专业也比不上CD,真要听就听CD,更高级的是SACD!

赞同: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2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3兆一首的MP3怎么和60兆一首的CD曲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折衷的方案是听APE格式的音乐啊,没有超级金耳朵是听不出和CD的区别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0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爱绿茶 于 2005-8-21 19:26 发表
MP3专业也比不上CD,真要听就听CD,更高级的是SACD!

还是黑胶唱片加纯甲类胆机好听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08: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k737 于 2005-8-22 00:19 发表

还是黑胶唱片加纯甲类胆机好听些。

好马也要备好鞍,再好的机子没有顶级的音箱也听不出什么,嘿,扯远了,我也说不清:lol: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我么就是随便听听,配个少许好点的耳机,比如mx500就可以了,反正不是音乐发烧友,打发一下无聊的日子拉,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题

在如今的发烧热潮中,发烧友们常常有自己的一套主观音质评价“发烧语”,因其语言生动形象,发烧味足,在发烧圈内十分流行。初入发烧圈的朋友,对发烧界的一些“发烧语”,要么似懂非懂,胡乱套用;要么浑不解,不明白到底是怎样一个意思。即使已有一些资历的发烧友,对一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技术特性也不是十分清楚。鉴于此,研究一下这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其技术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明确了这些“发烧语”的含义,大家才能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现将一些常见的关于音质评价的“发烧语”归纳如下,并简述其技术含义。

1.声音有水份: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2.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得来,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硬。

:handshake3.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4.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

5.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模糊,浑沌。

6.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份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力度不足,无力。

7.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空。

8.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份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不活跃、呆板。

9.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中音,混响声少,响声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份过多,低频成份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kHz~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且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份欠缺,在3kHz~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声音发飘:声能平均能级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高频段有噪音,有过载削顶失真。

15.声音发破(劈):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有“噗噗”的杂声。

16.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声音发毛:高频有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这个频段有噪音及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糙不干净。

18.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中央委员太长,例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提升过多也会产生哄的感觉,影响清晰度。

20.铜皮声(或称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欠阴尼,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动圈传声器或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且伴有一种铜皮声,俗称为金属声。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5-7-4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