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呐喊
收起左侧

我们被骗了,S75根本不支持双电压(不能使用在1.8V)已经上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0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ING~大家继续讨论~
我只想知道在使用双电压RSMMC卡时,S75使用的电压是1.8V还是3.3V?
既然3.3V是可以使用的
那1.8V是否可以使用?当然现在没有专门1.8V的卡可以测试

等待职业高手如米婶等给俺们一个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注S75很久,支持双电压是从CLUB-SIEMENS。NET论坛看到的,西门子S系列往往是手机技术的领先者,支持现在普遍的1。8V低耗模式是追求S75者觉得理所当然的。在此声明,我没空去驳‘某人’,你是否觉得我很喜欢写贴子去‘攻击’‘某人’?

善意的修改让呐喊很不爽,他觉得我侮辱了他,并且坚称大家应该搞清楚兼容不等于支持,大玩文字游戏.(如果呐喊所说的支持是完全支持的话,那可能是他觉得S75该支持RSMMC卡的两种电压,即既能用高电压模式,也能用低电压模式,可实际情况呢,目前市面上没一款手机可以做到呐喊所说的"支持"双电压卡.即使从所谓追求完美的角度上,S75不支持低电压模式已经是个既成事实了,而且官方也从来没说过支持低电压模式,因此默认就是支持高电压模式,大家讨论的应该是S75到底是否支持低电压模式,而不是讨论说谁骗人了.)


真正善意符合规程的修改我不会觉得不妥,但你是文章的作者吗?我想你忘记了上一次事件的我的唯一坚持原则:对作者的尊重,你想改就改,你有问过作者的意思吗?我在这点坚持你向我作出公开道歉,同时保证以后你作为版主对机友贴子的任何操作,均应知会作者!你三番四次指明说我‘钻牛角尖’,作为版主的身分,这样做是否妥当?用版主的ID发表回复,代表着整个论坛,你可不要说像小犬一样,虽然是用版主ID,但言语只代表个人。寒

正由于呐喊的刻意咬文嚼字.使得我对其喜欢钻牛角尖的心态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也遇到过几次呐喊钻牛角尖的事例,因此我会用"又"这个字)

前一个回贴才说对事不对人,从你上面的回复可以看出,在你脑里已经对我‘钻牛角尖’有了深刻认识,还‘更上了一层楼’,甚至对我的发表形成了‘钻牛角尖’的定义。超级寒

这个帖子的标题用了"我们被骗了...."这样的字眼来吸引人,从技术论坛的角度来说,有哗众取宠的味道,
到最后,居然有两位机友说我改标题有问题,试问我修改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帖子的标题有什么问题?(标题说是S75不支持双电压,而实际是说S75不支持低电压)请擦亮眼睛说话.


还用了居然,看来你竟然没有任何反省自己。还引用‘技术论坛角度’,难道技术论坛角度给予你三番四次指明我‘钻牛角尖’吗?何为挂羊头卖狗肉?有人问N70支持什么卡?答曰双电压卡,有人问S65支持什么卡?答RSMMC卡。双电压卡的特性是能工作在低电压,所以默认中形成双电压卡是1。8V卡的代表。
就像问某USB1。1设备,支持USB2。0吗?当然是不支持,因为它根本不能运行在USB2。0特性的480M高速传输。它只兼容,但仍然是使用USB1。1的传输特性;S75也一样,只兼容双电压,但不支持双电压,因为它并不能运行在双电压的1。8V特性。

[ 本帖最后由 呐喊 于 2006-5-20 09: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更新上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插一句吗?
S75的USB2.0是高速2.0吗?还是只是1.1?
那么我们现在用的数据线(我的是西客的X65/X75全能线)是USB1.0还是2.0?
如果S75是高速USB2.0,那么S75的数据线是不是应该是新款的?
另外,SL75的USB端口是2.0还是1.1?我觉得SL75是和X65一样的速度,不知道是线的关系还是机器不支持.
想知道S75的USB传输速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iswinter 于 2006-5-20 11:59 发表
我可以插一句吗?
S75的USB2.0是高速2.0吗?还是只是1.1?
那么我们现在用的数据线(我的是西客的X65/X75全能线)是USB1.0还是2.0?
如果S75是高速USB2.0,那么S75的数据线是不是应该是新款的?
另外,SL75的USB端口是 ...

S75用原装540线传输速度是133K/S,比较慢,S,SL是一样的.S75的USB驱程和S65的不一样(至少MORDEM的驱程不一样);
西客全能线及原装DCA510是USB2COM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传输速度和SK65的没有什么差别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7: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8: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帖子说白了就是错的!楼主言论又不违反国家法律!有不同意见不能跟贴吗?这样的版主也太霸道了吧!支持呐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thiswinter 的帖子

对于CX75,用MPM测了一下540线,测试文件为600KB的jar文件。
从手机内存传输到PC机的读取速度约60KB/s,
从PC机传输到手机内存的写入速度约20KB/s,
从RSMMC卡传输到PC机的读取速度约40KB/s,
从PC机传输到RSMMC卡的写入速度约40KB/s,
详见:http://mobile.0110.cn/viewthread.php?tid=232976

而且从官方的资料看,从来没有说过S75,CX75接口是usb2.0,只是说支持usb接口,而且从540线的针脚功能表中也可以看出,最高只支持也只是USB2.0 FULL Speed ,即原先俗称的usb1.1,理论速度为12Mbit/s(1.5MB/s)。所以那个usb2.0只是以谬传谬。

回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的个人意见:楼主的标题确实值得商榷。我不清楚当时版主如何改动这个帖子的标题,但是目前这个标题“我们被骗了,S75根本不支持双电压(不能使用在1.8V)已经上图”比较吸引眼球,却很容易引起歧义。

“被骗”,是被谁骗?被西门子的厂家虚假宣传骗?还是被那些满嘴跑火车的所谓评测欺骗?还是被以谬传谬的转贴给欺骗了?我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映是楼主所指应该是第一种,点击进了帖子,看到楼主的第一句是官方资料没有写双电压,我才恍然大悟。

我也查阅了西门子的官方资料,看到的说明也只是说支持RS MultiMediaCard接口,没有提及这个接口支持的rsmmc卡的电压等级,这种说明等于默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卡,插上去应该都能用,从上面的讨论看,也确实如此。

官方的介绍:Supported storage extension RS-MultiMediaCard™


楼主的这个帖子有助于把S75具体支持哪种卡的问题搞清楚,有利于未来出现仅仅支持1.8V的卡时,我们能从容面对。可是遗憾的是,这个帖子的技术讨论逐渐变味,逐渐转化成了支持楼主还是支持版主的靠边站队,伤感情呀。有些机友回复“没看懂大家在吵什么”,我也有同感。这样的后果,估计是楼主、版主,以及各位回帖的机友不愿意看到的吧,谁会让步呢?

送当事者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本帖最后由 sun74 于 2006-5-20 19: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实力分 +1 收起 理由
sansea + 1 奖:感谢-你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
但是
S75的宣传里是说USB2.0的,当然CX75是肯定不支持的
我等下截图上来

我也测里以下SL75的速度
因为只能连SIMOCO,我的是西客的全能线
PC到手机:SL75只有8.6K/S,SK65要慢一些有8K/S
手机到PC快一点,但是SL75也只有11K/S的速度........

比CX75还慢?
还是540比510快?

[ 本帖最后由 thiswinter 于 2006-5-20 22:05 编辑 ]
{14EB7F09-0ED3-4B3F-9332-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2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USB 2.0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理论速度只能用来参考,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机体的稳定性,软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的限制.运行的速度可能不尽人意.

USB1.1也罢,USB2.0也好,对于手机来说真的那么重要么?手机的最基本功能是通话,其他的都是附加的,不要本末倒置了.如果真的在乎速度的话,用读卡器不是更方便么?

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各位"砖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2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thiswinter 的帖子

510是usb转串口呀,普通串口的最大速度是115200 bit/s,换算一下也就是峰值14.4 KB/s ,
当然关机刷机过程使用的是UART,要更快,当然速度大小还要看PC机和数据线的内置芯片。

540是纯usb线,当然比510的普通串口速度快很多。

另外,你的图是从哪里截取的?官方的广告片还是其它网站制作的?
在官方网站上好像没有找到这样的描述。

读卡器我已经有了,只是用510发短信比较慢,偶尔传个java软件也慢,就自己diy一个540。
在论坛上没有找到测试540的usb速度,所以就详细测了一下。这样以后的机友,如果只是为
了传MP3,如果手头已经有510,就不必做540了,直接买读卡器即可。

呵呵,跑题了。

[ 本帖最后由 sun74 于 2006-5-20 2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1 0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用双压卡就行了,这帖子到后来都不知要搞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1 10: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岛岛主 于 2006-5-21 09:51 发表
能用双压卡就行了,这帖子到后来都不知要搞什么了。

同感······: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1 12: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有很多手机出现了微型USB口的数据端口(听绿茶说的)
这个在部分明西手机上已经出现(也是听绿茶说的)

所以我猜测这个所谓的USB2.0还是存在的,
换句话,等于手机的数据线端口为USB2.0,
数据线仅仅只是USB的转换罢了。

另外双电压卡主要是针对NOKIA的部分智能手机
他使用低电压的RS-MMC
但是这种低电压的RS-MMC在用读卡器对电脑的读取好像不是很好
所以出现了双电压的RS-MMC卡

另外手机支持两个电压的卡,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不可能的。
不要开这种低级玩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0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呐喊,本来我不想进来差一手的,不过我看了之后,并在管理群里面讨论了之后,我认为:

3c即便是对你确有成见,但是这个对你贴子修改的操作也不是出于对你的成见。斑竹有编辑的权利,对认为有失偏颇的言论有纠正的权利,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是对的

楼祝你的看法是不是钻牛角尖,技术上,我不讨论,但是既然斑竹认为你的言论不正确,而且可能造成不应该有的不好影响,应该还是有权威编辑的。这个呐喊你能否理解?

我也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喜欢骨头里调鸡蛋;只是我想让楼主能接受“斑竹给你编辑掉标题是合理的”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0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已至此,我觉得楼主和3c可以私下讨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2 0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是官方广告
对于S75这些有卡的当然是用读卡器了
但是SL75这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1: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很多手机来说,西门子的DCA540
USB2USB线速度确实慢,
但功能也不错,例如通过手机设置是否通过USB线充电,还有可以用USB线使用官方的升级包升级.速度非常快,普通的机升级15分钟内即可完成.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更希望西门子出MINI USB接口的USB线,因为到处可见,且价格十分便宜.

[ 本帖最后由 呐喊 于 2006-5-22 11: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匠鱼 于 2006-5-22 00:59 发表
to 呐喊,本来我不想进来差一手的,不过我看了之后,并在管理群里面讨论了之后,我认为:

3c即便是对你确有成见,但是这个对你贴子修改的操作也不是出于对你的成见。斑竹有编辑的权利,对认为有失偏颇的言论有 ...


1,即使编辑合理但无通知;-----正确否?
2,对他多次以版主身份公开说我'钻牛角尖',------正确否?

N年前看过香港一电视剧,因为法官和被告握手,所以当场被取消该诉讼的法官资格,如果他真的对我有成见,甚至他自己也承认的'对呐喊的钻牛角尖有了更深的认识',是否可以保证他本人在执行操作时绝对公平?是否应回避?

[ 本帖最后由 呐喊 于 2006-5-22 1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4-6-17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